2012年6月11日 星期一

楊玉欣委員個人總質詢【1】

這一份文件是楊立委的助理寄給我的。

楊玉欣委員個人總質詢
前 言 :
馬總統在「黃金十年」的「四個確保」與「八個願景」中,明確提到了「公義社會」是國家未來發展的重大目標。在競選連任的數次演講中,他更進一步強調,政府未來施政有三大重點,除了「經濟發展」與「兩岸關係」外,
便是「社會正義」。由此可見,「正義」或「公義」等抽象的道德語彙已被賦予了實質的內容,成為國家發展的具體方向。在這個方向上,陳院長承命組閣,提出「落實成共享,實現社會公義」的政策方針。盱衡當前國家處境,貧富差距日漸擴大、經濟弱勢缺乏有效的安貧與脫貧政策,而老弱病殘亦亟需制度性的照護體系,國家領導人適時提出「公義社會」理念並賦予其實質內容,實為值得肯定與鼓勵的方向。也因此,本席不但樂觀其成,更要與千千萬萬的弱勢族群一起督促政府,確切落實有關「公義社會」的施政理想。
本席此次個人總質詢,關切的課題正是落實「公義社會」的兩大領域,其一是經濟弱勢族群的安貧與脫貧政策,其次則是老弱病殘的照護與福利政策。本席
對政府政策理念的質詢,也將從兩方面切入,其一是政策理念所設定的目標是否適當?是否符合國家與人民的需要?其次為,若政策目標是適當的,策略與方法是否有效?是否真能達到所設定的目標?本席認為,馬總統的「黃金十年」與陳院長的施政方針,雖有許多可取之處,但也有一些地方在目標設定與策略方法上,有進一步斟酌的空間,特此就教於院長。

以下的質詢將針對公義社會與社會福利政策的一些基本理念與重大議題跟
院長交換意見。
一 、同 理 不 只 是 一 種 能 力 與態 度, 更 是 一 種 幸 福 力!如 何 激 發 領 導 者 與 公 務 人 員 此 種 幸 福 力?
1) 政府如果沒有快樂幸福的公職人員,就不可能有帶給人民快樂幸福的高效能服務。而幸福始終來自瞭解、善意和積極為人服務的力量,因此,達賴喇嘛
說快樂是長期行善的結果。如何讓公務人員更瞭解、更同理弱勢處境,並讓公務人員因著瞭解和同理,而能夠樂在服務中,應是院長很重要的任務。院
長是否同意?

2) 既然「助人為快樂之本」,因此,任何攸關助人能力的態度、素養與習慣可以說都是一種幸福力。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關懷與同理。馬總統於 99 年考試院八
十週年慶祝會中,曾以「不能沒有你」影片情節,期勉文官要揚棄官僚心態,落實「人飢己飢、人溺己溺」的態度及「將心比心」的能力。同理的態度與
能力才能讓公職人員整合專業知識,在政策規劃與執行層面,不墨守成規,積極興利除弊,助民解決問題,而達到人民幸福、公僕快樂的雙贏境界。

3) 政治的本質並非高明的騙術,而是助人與服務。前者讓政府與人民都痛苦而雙輸,後者才能為政府與人民共創雙贏。國家領導者與所有公務員愈具有同
理心這樣的幸福力,國家的政治發展才愈能回歸助人與服務的本質,並邁向國家整體的幸福目標。

4) 同理心雖然重要,但卻不是一蹴可幾的,更非喊一喊就能有的素養。作為一種能力,它需要學習,才能強化;作為一種態度,它更需要內化,才能成為
一種習慣,而能在任何時候「誠於中,形於外」。談到學習與內化,學者指出,北歐文官在職前與在職的持續培訓課程中都包含了照顧身心障礙者以及體驗
身心障礙者生活的學習項目,澳洲或紐西蘭也有類似作法。請問院長是否認同這些作法的價值?
5) 具體建議:
(1) 建議行政院設計規劃生命教育體驗課程,讓院長、副院長及各部會首長都有機會體驗老弱病殘或身心障礙者及其照顧者的生活,例如坐輪椅去搭公
車或捷運、到電影院去看一場電影,或者推著輪椅去餐廳吃一頓飯。透過親身的體驗與討論反省,來強化國家領導人的同理素養,俾在推行國家社
福政策時,能有全然不同的態度與視野。
(2) 建議將類似課程進一步推廣到所有公務人員的職前與在職教育。
(3) 任何弱勢政策之制定與執行應確立並落實「弱勢參與」原則,俾行政部門在制定與執行政策時能聽到並重視弱勢團體的觀點。例如,身權法第十條
的精神應更確切落實並延伸到其他弱勢領域,再如無障礙環境(室外公共設施無障礙與室內建築物無障礙)的檢驗認定可培訓並委託身心障礙者團
體執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